【迎接全省两会·今日视点】峰回路转“谋”转型 柳暗花明向“绿”行

来源:bb平台体育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30 16:33:10

  绿色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推动高水平发展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今,青海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后产能逐步淘汰,新兴起的产业加速上马,生态环境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回望2023年,青海全省经济既有规模扩大,更有结构优化;既有总量增长,更有质量提升,以绿色为底色,青海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绩稳,信心足!

  夏季是高原最美的季节,草原上艳丽的格桑花和雪白的羊群如同一幅醉人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而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正是这幅山水画中的鲜亮一笔。

  几年前,久治县为保护生态环境,关停污染企业,不理解的人看着草原景色感叹道:“再美的景色,也不能当饭吃。”

  但是,随着当地党委政府坚持“一优两高”战略,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特色,借助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色有机肥等特色农牧业,不仅增加了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还充分的发挥优良的环境优势,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德合隆村牧民扎西才周说:“以前看病借了许多外债,现在通过家养的40多头牦牛,不仅还清了外债,日子还慢慢的变好”。他说,现在我们牧民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其次,科学、绿色的饲养方式才能养出“尖子牛”,才能被市场认可。

  至2022年,久治县已连续5年完成21.7万余头(只)有机牦牛、藏羊,250吨牦牛奶有机认证,“久治牦牛”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牧业基地实现提质增效,主体培育成效明显。

  今天,曾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群众观念发生改变、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享受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踏上了绿水青山“铺就”的幸福小康路。

  欣喜的是,青海绿色循环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不仅仅发生在牧区,更发生在企业。

  2023年12月1日14时,地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包装生产线上,一个个全自动机械臂将包装好的水溶肥码放整齐,等待叉车送往装卸点。这批水溶肥将通过点对点的公路运输送往新疆,当地群众正在等待送货上门的春耕绿色用肥。

  绿色发展是市场的选择,更是企业的抉择。“农产品的绿色化,化肥是源头。一方面是政府对‘降碳’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绿色用肥的广阔市场,为此,我们通过提升现场管理、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建设危废库房、升级总排口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产品使用及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实现真正的绿色产品‘绿色’造。”青海云天化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何光琳说。

  企业通过一系列绿色技术的改造不仅入围全国“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还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同时申报的产品也作为当年全国唯一一种复合肥料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培育和树立绿色价值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价值偏好的深刻革命。事实也证明,换技术,不如换思想,倒逼下的变革,不如自行加码来得高效。而就是青海,这个高原内陆省份,让一场“绿色”变革实现了全民主动参与。

  2023年夏季,一段“熊出没”的视频走红网络,一只棕熊在碧绿的湖水里游弋,泳姿也是随意变换。在网友羡慕棕熊如此安逸的生活时,有网友询问这里湖泊的位置,想去游玩。

  出乎意料,这里并非景区,也不是自然保护区,而是青海省属国企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西藏自治区开采的玉龙铜矿诺码弄沟尾矿库。

  “这不稀奇,就算深处戈壁的锡铁山铅锌矿也能看到‘鸳鸯戏水’和各类水鸟落脚嬉戏的场景。”对这些“不速之客”西矿集团各矿区工作人员早已习以为常。

  野生动物的出现,正是生态环境向好的体现,更是矿山绿色之变成效的体现。这一切,离不开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强力支撑。

  西部矿业持续多维度构建冶炼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能源结构,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全面推广应用余热利用技术,淘汰更新高耗能设备,探索“零碳企业”建设,选矿用水回用率达100%,冶炼、化工单位固态废料安全处置率和废水回用率均达到100%,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3亿元的情况下,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0.65%,形成产值持续增长、能耗持续降低的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西矿集团所属各单位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100%,所属10座矿山全部达到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6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8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通过技术支撑公司实现高效绿色转型,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抢得发展先机。但是除了工矿企业,青海还借力数字化技术将“绿色基因”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细枝末节。

  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山大沟深,一条通达四方的路网是当地经济发展、团结稳定、百姓生活的保障,但是青海很多区域位于三江源保护区。为此,交通是要发展、生态更要保护。

  在大通岘子隧道,远观黑漆漆的隧道在车辆驶入后有节奏地亮起,在车辆驶出后又慢慢变暗。这种行车隧道“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灯随车行”的智能化管控,不仅能减少能耗,运用在三江源地区还能减少灯具常亮产生的热污染。

  对此,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何振邦介绍:“按照‘双碳’战略和我国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要求,我省大胆尝试,在多个隧道实验建成隧道照明随车调光节能系统,有效实现减排。”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青海,以科技为支撑正在探索更多、更好、更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深冬,走进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的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焊花飞溅,机声隆隆,工业发展热气腾腾。只见厚重的钢板材料在机器设备的切割下,成为制造风机塔筒的半成品,随之又被巨型吊车吊往下一道工序。

  这家企业2009年6月建厂,其前身是“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以城市管道铺设为主业,当企业遇到发展瓶颈又看到青海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和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时,一个传统企业有了转型发展的勇气。

  宁志恒,青海华汇公司老员工,亲眼见证企业转变:“企业在已有管道制造的基础上,进军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在制造智能光伏支架、新型刚柔性风电塔筒方面有了新发展。”

  海西一直是青海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从最初以丰富的黄金、铅锌、铁矿等矿产资源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到以清洁能源为主线的产、供、销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了传统产业由“黑”到“绿”的转型。

  清洁能源产业的兴起给了海西州乃至青海省又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更给了各企业勇往直前、大胆转型,寻求多元发展的契机。

  南川工业园区是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年轻的工业园区,园区设立时定位以独一无二的绿色有机“西宁大白毛”“藏系绵羊毛”为原料,集聚国内顶尖藏毯企业,打造“藏毯之都”。

  转折出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

  为了绘好这张蓝图,南川工业园区考量自身优势,主动请缨,积极融入全省产业“四地”建设当中,举园区全力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和“千亿光伏产业基地”。

  从藏毯之都起步,再到建设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和千亿光伏产业基地……一路走来,南川工业园区都在因地制宜围绕绿色循环发展及产业“四地”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西宁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加快转型步伐,找寻一个园区高水平发展的最优“姿势”。

  据青海工业领域相关专家这样认为,从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看到,随着南川工业园区实力的展现,为青海工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底色,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青海持续强化环境约束,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污染产能、高消耗产能退出机制;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经济稳步的增长新动能,激活青海经济新活力。

  在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1100台单晶炉正满负荷生产。公司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