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加码PTR机器人:初创企业如何构筑竞争壁垒?

来源:bb平台体育下载    发布时间:2023-11-09 01:42:21

  行业总计发生22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30亿人民币,这中间还包括多家应用在智能仓储物流场景的托盘搬运机器人(PTR)等机器人研发企业获得股权融资。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低迷,但围绕四向穿梭车研发等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赛道的股权投资热情依旧不减。所谓四向穿梭车(4-way smart shuttle),主要是指能完成“前后左右”运行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它是智能仓储搬运物流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范围的应用在电商、医药、零售、3C、烟草、冷链等智能化的“货到人”拣选系统。

  “近年来,我们感受到众多资本对PTR领域的投资热情,令这个赛道催生出大量企业,这有助于智能四向穿梭车被市场进一步认可和接受。”上海哥伦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哥伦布智能科技”)高级副总裁茅隽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在他看来,尽管资本扶持令PTR赛道竞争日益激烈,但谁能“笑到最后”,主要根据企业能否具备三大能力,一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助力PTR应用在更多智能密集仓储物流场景;二是不断的提高PTR品质与稳定性,逐步降低故障率;三是持续提升PTR的配套软硬件协同效应,让企业享受到更大的降本增效成果。

  2012年前,全球自动仓储搬运系统(ASRS)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分别是堆垛机和两向穿梭车,但是两向穿梭车库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称不上是自动仓储,只能属于半自动模式。

  茅隽揽回忆说,当时全球尚无四向穿梭车,没有一点技术和实践案例可供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历时约两年的研发,哥伦布智能科技终于研发了全球首款智能四向穿梭车。并在又一个两年后推出与四向穿梭车完美“兼容”,并能实现更高精度和创造更智能化密集仓储搬运成效的提升机与输送线。

  作为一款全新产品,无论是四向穿梭车,还是其他PTR,如何让慢慢的变多企业认知并接受它,又是新的挑战?“这些年,我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一个一个项目地进行详细的商务访谈,提供整体方案定制、项目规划、现场实施、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等一揽子服务,直到市场逐步接受并认可四向穿梭车。”茅隽揽回应。

  得益于近年来智能仓储物流的全面普及,慢慢的变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四向穿梭车在密集仓储物流降本增效方面的巨大作用,开始慢慢地接受和引入PTR作为智慧仓储的主要设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哥伦布智能科技验收交付的四向穿梭车近700个,年销售四向车数量逾3000台,四向穿梭车专用提升机逾1000台,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

  随着四向穿梭车在智能密集仓储物流场景的使用日益增多,资本的嗅觉同样敏锐。近年,慢慢的变多的机构开始扶持一批新兴研发PTR企业,鼓励他们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记者了解到,尽管创投机构积极布局智能PTR赛道,他们也深知,要让PTR在更多智能密集仓储物流场景得到普遍应用,还需解决三大挑战,一是PTR自动化程度仍需逐步提升,最终实现“无人仓库的智能搬运”;二是通过规模化生产逐步降低PTR成本,构筑更高的商业竞争壁垒;三是实现生产企业的线边库自动化,在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的情况下,提升生产效率。

  “市场竞争者的增多,难免会带来一些业务冲击。但当前我们仍保持约70%的市场占有率。”在茅隽揽看来,资本加码PTR或带来行业竞争加剧,但这未必是件坏事。“因为这既表明这个赛道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还会推动相关PTR技术日益成熟,对双向穿梭车与堆垛机产生更大的替代效应。”

  面对创投机构频频抛来的橄榄枝,如何明智的选择创投股东,对众多PTR研发企业而言同样颇具挑战性。相比专注于财务投资的创投机构,多数PTR研发企业会第一先考虑产业资本或具有产业背景的创投机构。

  哥伦布智能科技也不例外。公司在成立初期获得来自货架生产企业音飞储存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后在2018年、2020年相继获得顾家集团和普洛斯(GLP)旗下隐山资本的投资。

  记者采访了解到,安徽新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滁州市战略新兴起的产业股权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已参与哥伦布智能科技B+轮投资。该融资完成后,哥伦布智能科技在安徽新桥建设新的工厂,令四向穿梭车与配套提升机的年产规模分别超过10000台与3000台。

  “规模化的制造,有助于逐步降低PTR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若以前者为主要设备的智能立库市场定价低于以堆垛机为主的自动化立库,它在智能密集仓储物流场景的替代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茅隽揽告诉记者。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2021年中国四向穿梭车出货量达到7757台,同比增长30.37%。随企业智能仓储物流需求的持续旺盛,未来数年它有望保持30%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5年出货量超过2.3万台。

  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创投机构也在积极支持国内PTR制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究其原因,一是尽管10年欧洲市场一度尝试研发四向穿梭车,但有关技术研发进度明显慢于国内企业,令后者可以在海外智能密集仓储物流场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中国企业有能力率先在以智能四向穿梭车为主的PTR领域实现规模化生产,令市场定价大幅低于海外企业,确保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优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毕竟,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才是中国PTR制造企业能否在海外市场立足的关键。做好产品,比什么都重要。”茅隽揽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