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 超越纽波特(上):一战德国信天翁DI双翼战斗机

来源:bb平台体育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09 14:48:50

  1915年7月,由法国纽波特公司第二任首席设计师古斯塔夫德拉热(Gustave Delage)带领团队设计的纽波特11型战斗机开始走下生产线月装备到位于西线月开始以售卖品的身份少量装备到英国皇家陆军/海军航空队。

  1916年2月,这种看似小巧无害的飞机参与了凡尔登战役并很迅速的展现出令人惊艳的速度、爬升率和操纵性。自此,曾经折磨了英法飞行员数月之久的“福克式天灾”彻底宣告终结 ,曾经制霸西线天空的福克E系列战斗机在纽波特11面前被全面压制,再无卷土重来的可能 。

  图1: 纽波特11参战后,曾经制霸1915年夏天的福克E.III战斗机反是成为了

  到1916年3月,随着西线空中战场的逐渐焦灼,纽波特11战斗机对德军飞机的性能压制变得更明显,德国陆军空勤队的损失也是直线月德国陆军空勤队(Die Fliegertruppen des Deutschen)装备的火力更强的福克E.IV战斗机已经投入实战,但该机爬升性能不足的毛病就决定了它不有几率会成为纽波特的劲敌。跟着时间的推移,纽波特11型战斗机的名气更是如日中天,让依然开着老型号的德国飞行员们苦不堪言,而曾经与这种飞机交过手的德国王牌飞行员、被誉为“德国空战之父”的奥斯瓦尔德.波尔克上尉(Oswald Boelcke)甚至来了句:“渴望能获得这种飞机”。(我记得二战某个德国王牌飞行员也对戈林说过“需要喷火战斗机”这种话)

  眼看着法国人的新锐战斗机疯狂霸凌自家飞行员,德国陆军空勤队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但军方此时也是非常头疼,因为现在国内各厂商都拿不出能够与这种法国战斗机抗衡的飞机,指望他们在个把月内推出这种机型还不如洗洗睡觉,毕竟梦里啥都有。 在此情况下,德国陆军空勤队高层决定走取巧路线,直接下令国内厂商对纽波特11这种轻型杀手的结构可以进行仿造,以求尽可能快的制造出能够反制的型号。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陆军空勤队的这项决定不是晚上蹲坑的时候拍想出来的。在1916年2月-3月的战斗中,几架纽波特11战斗机因为受损或机械故障迫降到了德军阵地,这些飞机很快就被德军地面部队安全送回后方。德国陆军空勤队得知后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刻把这些飞机安排到阿特勒肖夫飞行试验场来测试,同时向国内五家知名飞机制造商下发竞标,允许他们派遣技术人员前往试验场对缴获的纽波特11战斗机做出详细的调查,以期开展仿制工作。最终在这场新式战斗机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是“信天翁飞机制造公司”(Albatross Flugzoigwerk)。

  图2: 这张照片于1916年7月8日拍摄于西线德军某野战飞行分队的机场,右边是一架福克E.IV战斗机,左边是一架换装LMG-08航空机枪后在该分队“再就业”的纽波特11战斗机。这两种飞机在1916年2月发生过交战,结果是福克E.IV不佳的爬升率使得它在对抗纽波特时很不利

  图3: 德军于1916年春季缴获的一架纽波特11战斗机,该机后来被送往阿特勒肖夫试验场进行评估

  信天翁飞机制造公司于1910年成立于柏林约亨尼斯塔尔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就已经是德国最重要的军用飞机供应商之一。1915年4月,由该公司设计的信天翁C.I侦察机一经服役便凭借诸多优点获得了一致好评,而许多德国未来的王牌飞行员都是在这款飞机上赢得了“处子秀”,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红男爵”。除了在飞机设计上雄厚的资本外,信天翁公司还是全德第一家为航空兵初级飞行人员提供无偿教练课程的飞机制造厂。为此,它大获德皇大本营的嘉许,其生产环节的诸项保障工作和材料补给,当然也就一路绿灯。

  1916年3月,信天翁公司真正开始了新型战斗机的研发工作,该项目由首席设计师罗伯特.泰勒(Robert Telen)全权负责,设计部门负责人舒伯特(Schubert)去参加了。由泰勒领导的设计团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制造出在性能上能够碾压纽波特11与德.哈维兰DH.2的双翼战斗机,以接替福克E系列帮助德国陆军空勤队重夺西线制空权。

  研究人员发现,纽波特11战斗机性能强悍的奥妙在于其独特的机翼设计,当时的双翼机基本会把上下两翼的尺寸打造一致,但纽波特11战斗机却把下翼弦长缩小,使其明显短于上翼,并且将两翼间的支撑杆从上翼的两点集中至下翼的一点,而呈独特的“V”字形。这种被称作“一翼半”的独特设计同时兼顾了当时单翼机的低阻力优势和双翼机爬升性能好的特性,令纽波特11在引擎功率比福克E.III低出20马力的情况下还能在最大速度和爬升率方面反超后者。

  但奇怪的是,泰勒团队没有采用这种机翼设计,有人推测可能是这些设计师认为“一翼半”的结构强度不足,所以设计团队最初决定直接在信天翁C.I侦察机的基础上改造出一种战斗机,按照这一个办法的话,新式飞机的不少零部件甚至是仪表盘都会直接取材自这种侦察机。不过德国人后来也发现这种取巧办法对机动性的提升没有一点好处,所以一切都从头开始了。除了机翼稳定器、方向舵和副翼都覆盖帆布蒙皮外,新飞机的机翼还包括以下结构特征:

  2、上翼是不可拆分的,其前缘处笔直,与支柱呈垂直状态,后翼的中间部分有一个圆形切口以提高飞行员向前和向上的能见度,然后有直角的部分变成末端的延伸,一个方向舵神经连接到左右副翼的切口,两端略微倾斜

  3、上翼的纵向功率集由箱形部分的两个主要长座组成(第一对翼间架安装处的5%,后翼间架安装处的第二个--50%),第三副尾部,通过65%的--在副翼的切口区域和中间部分的半圆形切口区域,以及正面轮廓

  4、上翼的横向力量集由从翼端到纵梁的主要骨架(整个长度,包括肋骨和辅助肋骨)提供

  6、由于副翼偏转时,连接到其上部摇杆的钢缆向纵向移动,因此在护套中带有一个轻质边缘的切口

  7、每个副翼有三个附件-在切口的开头,在上部控制电缆通道下的开口区域和末端,在这些部位的机翼厚度有所增加

  8、平面状态中的下翼呈梯形,沿着前缘和后缘的整个底部与机身平行和垂直,两端略微倾斜

  9、下翼由两个控制台组成,这些控制台沿着躺椅连接到机身上,有两个耳叉,垂直排列的对接螺栓(每个节点一个螺栓)

  10、除了上翼的切口(中间、副翼下方和上部电缆通道下方)外,两个机翼的后缘都很柔软

  11、主机架由带压缩端的焊管制成,放置在刺刀式锁上,上翼安装角度可调

  介于泰勒团队没有打算完全照搬纽波特的设计,因为新飞机的机身构造是信天翁公司自己的原创。该机的身躯是完全由木夹板拼制的半单体,由6个由云杉、胶合板框架和预切胶合板镶板制成的梁组成,安装在螺丝上,一次性安装到位。这种结构使得新飞机的坚固度大幅度的提升,即使多次中弹也有较高存活几率,而且重量要低于纽波特11的蒙皮结构,造价也更低廉。

  机身的另一大特点是采用了信天翁公司独家的纺锤形流线体,从侧面来看类似雪茄形,俯视来看类似水滴形,而且表面被打磨的很是光滑。这种造型让该机有了在一战飞机家族中有些格格不入的优美外观,被称作“野兽中的美女”,而且极大的降低了空气阻力,使得该机的速度与此前的德军战斗机相比有了明显进步。

  为了方便飞行员离开或进入驾驶舱,泰勒团队在机身左侧切出一个台阶,上面安了个弹簧式金属舱门,飞行员只需要按动舱门,后者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打开,然后就可以把双脚挪出去。

  当然,高性能的飞机必然要装高性能的引擎,既然设计目标是全面超越纽波特11,足够给力的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泰勒团队毫不犹豫的为新飞机选择了梅赛德斯D.III型水冷式汽油机,该引擎此前已经装备到了信天翁C.I侦察机上,而这种飞机正是凭借这种可靠稳定的引擎在飞行性能方面超越了同期所有协约国侦察机。梅赛德斯D.III发动机的上限功率可达160马力,在当时欧洲各国使用的轻型飞机引擎中算得上名列前茅,不仅超出福克E.III的引擎功率60马力之多,更是 达到了纽波特11引擎功率的两倍(这种法国战斗机的引擎只有80马力)。

  为了适应发动机,泰勒团队设计了一个新式的紧凑排气管,主要是削减了长度和重量,因为此前在信天翁C.I侦察机上安装的排气管太笨拙,极大影响了飞行员的前视野,这对需要高度注意了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是致命的。两台Windhoff散热器被安装在机身两侧,这种布局也是信天翁C.I那里学到的教训,这种侦察机在机翼前架设的蜂窝散热器虽然有效,但严重干扰了向前视野,而且恶化了飞行稳定性和前射机枪的瞄准精度。引擎舱由铝合金打造,由几块用螺栓固定的可拆卸板块组成。

  大马力的心脏和极具流线形的机身让该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悍飞行性能,也使得设计团队为其加强火力成为可能:该机配备了双联装的LMG-08/15航空机枪,它们各自安装在引擎气缸的左侧和右侧,总备弹量高达1400发,而且全部使用弹链供弹,专对于当时的英法战斗机,更重要的是机枪在射击协调器的帮助下可以随心所欲的透过螺旋桨缝隙进行同步射击。相比之下,纽波特11战斗机由于没射击协调器,只能把一挺刘易斯机枪安装在上机翼中央,飞行员只能一边开飞机一边举起单手开火,而且还得在枪林弹雨中冒险徒手给机枪换弹鼓,其火力输出与信天翁飞机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1916年4月,信天翁公司位于Johanstall的工厂制成了代号“L-15”的无武装原型机并在当月成功完成首飞,随后在5月份送往阿特勒肖夫试验场接受空勤队总监(IdFlieg)的地面静态测试。测试中,由于机翼强度不足(可能是一翼半设计的天生缺陷),上翼的后半部分在地面静态测试期间就发生了断裂,不过这个毛病后来被解决了。而在飞行性能测试中,空勤队总监安排了同样诞生不久的哈巴斯塔特D.II战斗机与L-15原型机对比,测试结果如下:

  1、信天翁在最大速度方面超出19公里/小时(相当于多出13%),有着非常明显优势

  3、信天翁飞机在武器方面具有优势(两挺同步机枪,而不是一挺,但它是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提交测试的)

  空勤队总监还提出该机的发动机排气管设计不太成功,而且没有武器使他们无法进行全面测试。即使如此,德国陆军空勤队依然认可了信天翁飞机的强大性能,并在1916年6月正式将该飞机命名为“信天翁D.I”,意为“信天翁D型飞机1号”(D型飞机在当时专指单座双翼战斗机)。同期下发的,是首批12架量产订单。

  1916年7月,信天翁公司完成了12架飞机的制造工作,而量产型号与原型机相比再次做出改进,包括更换更具效率的新型双叶片螺旋桨、排气管转移到机身前部右舷侧以扩大前视野、减轻机身重量、安装带有Albatos-Hedtke射击协调器的双联装LMG-08/15航空机枪、驾驶舱前面增加透明遮阳板。有趣的是,虽然量产型号加装了武器,但由于机身减重,其最高时速反而由原型机的164公里/小时加快到了175公里/小时,直接碾压了同期的所有协约国战斗机乃至德国自己的其他型号战斗机 ,而令信天翁战斗机诞生的纽波特11的速度只有162公里/小时。这12架预生产型飞机将被用于弥补前线损失,同时作为后续量产型号的参考样本和官方实战测试品。

  值得一提的是,信天翁D.I战斗机还在研发阶段时,以作战风格狂野不羁而闻名的德国王牌飞行员鲁道夫贝特霍尔德(Rudolf Berthold)见到该机的原型机后,对它是相见恨晚(贝特霍尔德:那一夜,信天翁偷走了我的心)。心情激动的贝特霍尔德上尉当即希望把这架原型机带到前线驾驶,这个要求理所当然地被婉拒后,他又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我希望可以在5月把信天翁双翼机带到前线去。在索姆河之战开始时,我们一定要拥有足够数量的这种性能卓越的战斗机。”

  图7: 令贝特霍尔德一见钟情的L-15原型机,该机后来被赋予序列号“D.384/16”

  当然,信天翁D.I的服役比贝特霍尔德上尉想的晚了几个月,但该机一经服役便获得了前线飞行员的一致喜爱,开启了“信天翁王朝”的辉煌。而与信天翁D.I一同到来的是德国陆军空勤队战斗单位的改革。事实上,虽然早期的E型单翼机在当时对协约国侦察机有压倒性优势,但这些飞机的主职依然是护送德军侦察机,它们只能在闲暇时刻才能前去猎杀敌人的侦察机,并且不可以飞跃友军战线,更要命的是此时德军压根没有空中格斗战术,诸多飞行员也没有培训过相关技巧。除此之外,德军飞机的数量也不能占据优势。更让德国人窒息的是,同期的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是允许己方飞机主动前往德军控制区上空截杀德军飞机的。

  在此情况下,让战斗单位的结构更具合理性是陆军空勤队没办法避免的工作。1916年夏天,根据奥斯瓦尔德.波尔克上尉的建议,德国陆军空勤队开始组建专门使用单座战斗机的战斗部队:Jagdstaffeln(狩猎中队),这种单位一般装备有8架双翼战斗机,专门集中成一个“铁拳”,用于保护本方领空或深入敌方控制区猎杀飞机。

  毫无疑问,信天翁D.I这种高速度战斗机的服役是促成狩猎中队组建的重要原因,而1916年8月23日正式成立的第1狩猎中队便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第一支装备信天翁D.I的部队。这个诞生过至少9名王牌飞行员的中队的第一位成功者是库特文特根(Kurt Wyntgins),他是德国最早几位单座战斗机飞行员之一,正是他,取得了福克E型单翼机的首次空战胜利。在加入第1狩猎中队时,文特根已有13个战果在身,接着驾驶信天翁D.I战斗机又取得了另外6个。

  不过到了当年9月25日,他便死于法国N 3中队“鹳鸟王牌”之一的赫塔克斯之手。这位王牌生前从获得过蓝色马克斯勋章、霍亨索伦王室勋章、巴伐利亚四级军事勋章、萨克森阿尔伯特勋章和二等骑士剑十字勋章,在他战死时,他的勋章数量仅次于奥斯瓦尔德.波尔克。

  第1狩猎中队“土生土长”的飞行员中,最成功的人物是汉斯冯寇德尔(Hans von Keudell)少尉,这位少尉于1916年8月22日加入该中队时驾驶的是不成功的福克D.I战斗机与哈巴斯塔特D.III战斗机,但在换装信天翁后,他终于发挥出了自己线日,他击落了整整11架敌机,还为此获得了霍亨索伦王室剑骑士十字勋章。由于战功出色,他于1917年2月5日被任命为新的第27狩猎中队的中队长。遗憾的是,在1917年2月15日,他在驾驶新式的信天翁D.III作战时被英机击落身亡。

  有趣的是,还有部分信天翁D.I 战斗机装备给了专门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联队(Kampfgeschwaderen)所下辖的战斗中队(Kampfstaffeln,当时一支战斗联队由6个战斗中队组成),这些飞机由这些中队自愿选出的激进飞行员驾驶,专门负责保护大型轰炸机。这些飞机大多带有飞行员个人图标,使得在空战中快速区分他们成为可能。许多未来的德国王牌飞行员都是在战斗中队崭露头角,虽然此时的他们击落的战果寥寥无几,但他们却在逐渐建立战斗经验和必要的自信心 。而执行侦察任务的野战飞行分遣队也装备着这种飞机用于给侦察机提供护航,毕竟此时的侦察机依然是战斗机的重点打击目标。

  图10: 这架带有绿色涂装和骷髅徽章的信天翁D.I隶属于第258野战飞行分遣队,由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卡尔冯普鲁森亲王驾驶。有趣的是,这架飞机本来属于第2狩猎中队的卡林中尉‍